发布于2017-10-27 15:04:52 | 来源:【牛特农业技术】
土壤肥力的构成因素分析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的测定可以使用土壤养分速测仪进行快速的测定分析。
土壤肥力的构成要素大致包括4个方面,即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养分因素主要指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并不直接决定于土壤中养分的贮量,而是决定于养分有效性的高低。土壤养分的实际有效性还受土壤养分到达植物根系表面的状况的影响,包括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截获、养分的质流和扩散三个方面。
物理因素是指土壤的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状况等,它们影响土壤的含氧量、氧化还原性和通气状况,从而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和存在状态、土壤水分的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力和生理活动。物理因素对土壤中水、肥、气、热各个方面的变化有明显的制约作用?;б蛩厥侵竿寥赖乃峒疃?、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生物因素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们对土壤氮、磷、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硫的含量;②进行腐殖质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③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来源。